烟雨江湖烟雨戒辛丑任务攻略,在头条上看到很多才华横溢之士喜爱出对联?
在头条,可以无拘无束的展现才华。而对联短小精华,却包罗万干,正是很好载体!也不会有陈杂纷繁的感觉!至少头条上的人,都有两把剧子,不然,能混起走吗?只要有颗包融的心,大家都是头条!这才是王道!
能否发一首您的原创七律?
雨中德州行。
德城秋雨浥轻尘,
烟雨迷蒙城色新。
秋雨催寒凉意至,
秋风拂面送温馨。
最是一年好风景,
山东德州赏秋茵。
你自己创作过最得意最满意的诗词有哪些?
之前写的几首诗,感觉还不错,我挺满意的。
个人一直喜欢四大名著(其实很少看红楼,主要是另外三本),所以也找到不少资料研究过。网上也有很多人研究,不过经常看到一些人,对四大名著的评价很极端。
有人说,四大名著字字珠玑,每一句都微言大义;也有人说,四大名著都是垃圾,篇篇文字都是糟粕;甚至还有人欺负不读书的读者和逝去的作者,对名著瞎说一通。
有一天晚上,实在气不过,所以写了一首七言律诗,如下。
《七律·即兴评胡说乱解名著之人》
三国水浒意何昌,金玉西游喻舛张。
妙笔篇篇如锦璧,狂言字字是糟糠。
欺凌逝者无驳论,哄骗生人不阅章。
一点平常都满够,凭白岂要费思量。
其实,我个人觉得,作为普通读者,带着平常心去看名著就行了,不必非要把名著解读出“黑暗残酷深刻”,或者“高大上伟光正”的东西,又或者是套到职场成功学里。
简单看看故事,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
前年回家过年,把电脑带回家办公了。每次在窗户下面敲键盘的时候,我家的狸花猫就会到我键盘上睡觉。我把它抱在一边,它还是会上来。
最后我俩达成一致,它离开键盘,到我腿上睡觉,我也不把它抱下去了。看着小狸猫惺忪的双眼,还真是可爱。
于是,在一个晴暖的日子,我就写了这样一首诗。
己亥杂诗
雪尽风消雨亦无,佳节岂敢废文椟?
膝前自有书童在,睡眼朦胧小狸奴。
可惜去年这只猫儿丢了,今年它儿子也丢了,唉。
农村路好了,车多了,路上的小动物尸体也多了不少。前几天回家,路上看到了至少8个小动物尸体,3只猫,2个是黄鼠狼,1个是老鼠,还有两个不知道是啥,看体型像小狗。
同样是前年,应老朋友的邀请,去杭州玩儿。每次去杭州,就要去西湖逛逛,看完再看看博物馆。那一次去,看到了奇景,写了下面一段话和一首诗。
数日前,余诸事已定,兼老友盛邀,遂南之杭,再游西湖。
其实云蔽天日,光照一舟,余大喜,以为奇蔚,然观之未几,便觉无奇,俄倾乏味。脑海翻涌,事事浮起,历历在目。
数月之前,余初至杭州,遇一人。谈及旅游,其人笑曰:世人赏景,每至兴时,辄言,若常住于此,人生幸甚。殊不知,一也喜之,再者不奇,三则厌矣。譬如范大夫泛舟五湖,陶渊明隐居南山,人皆以为美,然世间生灵如雨,若彼者几许?人不能为耶?人不肯为也!何也?泛舟五湖,易有风吹雨淋,终日漂浮不定;隐居南山,难免耕种收藏,昼夜劳苦饥寒。
久病少孝,长助寡恩。雾起高处,远看如仙山圣境;楼出天际,遥望若神宇灵地。苟得置身其中,必念人间烟火也。何以知之?岂不闻天女降世,神仙思凡?拥其是而避其非,喜其奇而厌其常,固人之性也。
起于惊艳,归于平常,此万物之理也。故,至难得者,知其平凡,久而不厌。
其人其事,感慨良多,余因写五律以记之。
《观西湖奇景而感》
又至西湖地,沿堤信步游。
三山围一水,数缕照孤舟。
岳上升云雾,天垂起蜃楼。
都云斯景美,岂肯做长留?
一首五律,感觉写得还可以,哈哈。
还是前年,国庆节回家帮忙收玉米。玉米收完后,农民就开始耕地种麦子了。当时,很多草儿已经枯黄,我又感慨父母年纪大了,力气衰了,所以写了一首七律。
《咏草》
遍布天涯叹泛常,清风拂面自思量。
三春岂惧迎寒雨?仲夏何妨向烈阳!
辅氏境中酬晋主,八公山上退秦王。
铁蹄踏过还依旧,只是难当秋叶黄。
主要是以草的视角,回顾自己一生。年轻的时候,不惧寒雨,不怕烈阳,还有不少功劳。甚至,被牛羊蹄子踩踏过后,依旧可以昂扬向上,发出颜色和光芒。
但是,秋季来临,人如同草一样,老了枯萎了,再也不能像年轻时那样有活力了。谁也不敌岁月啊,很感伤。
千山翠色雁飞古诗七绝?
七绝 . 烟雨千山翠作者: 睿博
苍茫烟雨千山翠,
素面红颜绣靓妆。
摄影求精攀险路,
神眸瞬拍美风光。
注释:注明: (1)使用体裁:中华新韵,平起(2)创作时间:辛丑牛年三月二十四
诗人简介笔名:睿博
刘熔铁(睿博):辽宁丹东人,湖北大学法律系毕业。退休于国家审判机关。喜欢文学,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文旅诗词学会荣誉理事、中国当代检察文学研究会研究员,【风华诗刊】编委会特邀顾问,【全球华人文学社】特邀文学顾问。文章散见于各级报刊杂志、大型书籍和官媒专业网刊、微刊并有获奖。喜欢摄影,系中国、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官媒【新华影讯】编委会总编,华夏艺术大家协会副秘书长
你写过哪些让自己很满意的古体诗或者词?
满江红•家国情
文/温泉
血融通体,情入髓,参天深厚。
言予善,行知方向,江河东流。
人生不过数万日,华夏之爱穿宇宙!青山在、心系我长城,不可诉!
千古情,万载悠。上中下,左右手!南北东,誓佑寸土神州!
一颗红心必向党,满腔热血为国候!倾注爱,似泉总喷涌,洒地球!
2021年12月16日于满洲里
为什么他们之间没有交集?
公元8世纪的元年,李白和王维纷纷来到这个世界上。
他们或许没有想过,他们的到来,会让一千三百年后的年轻人们爱恨交织。
原因很简单:因为几乎每个人的小时候,语文老师都会要求他们背诵李白、王维的诗歌——如果背不起来,后果是很严重的。
不过,当我们长大后会发现:原来,李白和王维的诗歌,在不经意间,教会了我们美感,丰富了我们的审美和涵养。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唐朝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这两位年纪一致的大文豪,居然一生没有交集——这其中,原因何在呢?
李白和王维李白和王维都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大诗人。不过,他们的人生路,可以说相似但却不同。
1、 李白的人生
一般认为,李白的祖先和唐朝宗室的祖先是一个宗族。
不过,这种说法的可信度并不高。因为最起码对于唐朝人来说,他们并不知道李白还有这么一个宗室的身份,而且如今据官方资料显示李白最有可能是出生于四川江油,与李唐皇室算是八杆子打不着,因此这个说法很有可能是后世的杜撰。
李白出生于武则天当政的时代,不过李白的成长主要是在李隆基在位的时期。
少年时候的李白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为人聪明而且十分的有才华。
不过李白年轻时候的成就也仅仅是这些而已。因为李白在而立之年的时候,他的身份依旧和自己的名字一样,是一个白丁。他并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功名。
这就好比一个从小到大都很聪明的人,虽然也曾努力学习但是就是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是一样的。李白于是前往长安游历,通过自己在文坛的朋友,准备谋个仕途——因为唐朝的不少文人,包括李白的朋友,都在朝廷做官。
李白考虑利用一下自己的人脉资源,也给自己谋个功名。不料,李白费了好大力气,也还是没有实现自己的目的。
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李白在三十一岁的时候,还是没有陷入穷困潦倒的局面——有说法认为李白的家境比较殷实,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即便李白一直属于坐吃山空的状态,但他也不会像普通人一样,就陷入家徒四壁的状态。
但他仍旧是不满意的。毕竟百无一用是书生。对于古代的读书人来说,如果不能在朝廷里做官的话,即便再有钱,再不愁吃穿,那可还算是没有出路,不算有出息。
大约在李白34岁的时候,李白的人生迎来了转机。
李白在有机会让唐玄宗看到自己的作品以后,给唐玄宗写了无数拍马屁的诗歌,此外,李唐皇族宗室,也收到过李白诗歌文章的讴歌。李白确实文笔了得,因此李白得到了唐玄宗的青睐,不过,当唐玄宗决定册封李白为翰林的时候,李白已经43岁了。
如果说李白在写作方面是少年有为的话,那么,李白在事业方面,可以说大器晚成。之后李白因为得罪了人,而丢了翰林的差事。
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写作当然是副业,做官才是主业。李白当然不愿意就这样断送仕途,更何况自己取得过天子的青睐?结果,他的余生中,在求官的过程中,处处碰壁。
最终,在不缺钱却不得志的状态下去世,看起来似乎不太好,但已经算是很多人想过的理想生活了。
2、 王维的人生
王维出身于世家大族,他的人生轨迹和李白形成鲜明的对比。
王维算是一个不世出的才子。王维除了诗词以外,在书画和音律方面也有巨大的成就。并且由于出身世家大族,在接人待物方面,也让人感到大气、合乎礼节。
因此,王维在其15岁的时候,就在京城里被京城的达官显贵所喜爱。
其实和达官显贵接触,光有才华还不行。李白也有才华,但却因为锋芒毕露得罪了不少人。而王维能够和这些达官显贵相处游刃有余,从这不难看出王维的做人艺术。
——在做人方面,15岁的王维,或许甚至是要超越45岁时候的李白。
王维21岁的时候,正是取得了科举功名。之后在宦海里虽然也有沉浮,但总体来说,王维的仕途还算是很成功的。
李白和王维有很多的共同朋友——比如贺知章,又比如孟浩然等人。但是,李白和王维之间,却毫无任何交集可言。
奇妙的人类其实,这世界上有很多的事情是没法细看的,比如人性。因为人性里面有太多的负面东西:比如歧视、比如嫉妒。
1、 文人相轻
李白和王维之间互相没有来往的首要原因,个人认为或许是在于文人相轻的一种意识。毕竟两个大文豪之间,在彼此才学无法胜过对方的情况下,内心中很多负面情绪会出来作乱,最终,导致两个人之间没什么往来。
可以说就是这种情绪将李白和王维之间推得十分遥远,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承认彼此不如对方。
2、 歧视心理
其实,在古代,衡量一个人的成就是仕途成败,而文学造诣还在其次。
毕竟古代华夏比较功利主义,王维眼里的李白,其实是一个“卢瑟儿”。
——王维十几岁的时候,就能和大人物谈笑风生,而李白三十多岁的时候,还没有弄清楚该如何做人。这个现象,让王维对李白深感鄙视。
而李白仕途不得志,也会逐渐产生清高心理,对于王维这种善于做人的人,也会觉得这是一个迷失自我的人,从而其实李白。
互相歧视之下,当然也就没有交集了。
其实这种情况是能够理解的,就拿我们民国来说,当时的文坛,也不是所有的出名文人关系相处的都十分融洽,总有些人因老死不相往来,而至于原因往往可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对他某个观点看不惯,又或是某件事做的让人不爽。
他们不是没有交集,而是对某些人他们不愿去交集罢了,李白与王维之间亦是如此。
如何根据下图作诗?
愚夫才疏学浅,但喜班门弄斧,搜得悟空此问,蠢蠢欲答。捻动长须,搅尽脑汁,各作五七言绝句及对联如下。若诸诗词高手及里手行家觑之不屑,则大可不予理睬;或亦有拍案称好者,尽可与不才互动一二,感激涕零,必祝尔岁岁平安,好运连连,亦尽余之良心许愿矣。
五言(绝句):
轻舟托美姑,
竹帽红衫舞。
来往风波上,
当家又作主。
七言(绝句):
绿水丽影载轻舟,
渔歌互答岸上柳。
幸福生活添美景,
翘首一盼庆丰收。
对联:
(上)渔歌唱晚归丽影,且把红袖舞
(下)绿水划清迎春光,慢将轻舟行
如何理解夜雨何时听萧瑟?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这句诗出自苏轼的《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总共28个字的标题,在诗歌中是极为罕见的。
个人认为:并非苏轼才思枯竭,想不出一个好题目,而是诗歌中的感情太过复杂,根本无法用语言概括,有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想要体会这种感情,还得从诗歌的创作背景入手。
标题给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苏轼无法概括自己的心情,却用简练的28个字,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这给我们理解诗歌,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时间: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所谓辛丑年,即嘉佑六年(1061)。“嘉佑”是宋仁宗的最后一个年号,一共使用了八年。也就是说,苏轼写下此诗时,仁宗朝的统治已经接近尾声。这一年,苏轼24岁,还是一个刚刚进入仕途的年轻人。
地点:郑州西门之外事件:与子由告别子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诗的第二句写道:归人犹自念庭帏,今我何以慰寂寞。
“庭帏”在古文中,通常代指父母的居处。这一句说明,苏辙是送行的人,而苏轼则将远离家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两相对比,苏轼显然是更加难受的一方,从此,他只能带着无限的寂寞,独自生活。
创作背景嘉佑二年(1057),苏轼与苏辙一同参加科举考试,并一同进士及第。四年之后,他们又共同参加了朝廷举办了另一场考试:制科考试。这种考试专为选拔“非常之才”而设置,是不定期举行的。
最终,苏轼凭借着过人的才华,被评为第三等(第一、二等均为虚设,三等就是最高);而苏辙因为在策论中尖锐地批评宋仁宗,一度面临被罢黜的危险,最终在仁宗的宽容之下,被定为第五等(最下等)。
试想,一家之中的两兄弟,一同在严苛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这本是一段千古佳话。但因为这件事,让原本的喜悦蒙上了一层阴影,两人的境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苏轼前途光明,被任命为凤翔府(今陕西凤翔)签书判官;而苏辙并未得到任用,便留在京城侍奉父亲。这一年十一月,苏轼启程上任,苏辙则一直相送到郑州,方才离去。
根据史书的记载,这是苏轼第一次与亲人分离。犹如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心中自是充满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家人的眷恋。而弟弟遭逢变故,更是给这种不安的心情,添上了一分忧愁。
“夜雨”,是一个难忘的约定苏轼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合称三苏。苏氏兄弟年龄只相差两岁,一起读书、一起成长,亲密无间。两人拥有着相同的志趣,也是互相最了解彼此的人。
成年以后,他们同样经历了坎坷的仕途,因官职的调动而不断奔波。几乎每一次调任,兄弟之间都会互相送别,并互赠诗文,留下一段段佳话。
熙宁十年(1077),苏辙送哥哥到徐州任职,几个月后他被调任南京(商丘)签判。两人在徐州相别,苏辙写下了《逍遥堂会宿》二首。诗中再次提到了兄弟俩少年时的感情,并且解释了“夜雨”的由来。这首诗,应当算是对“夜雨何时听萧瑟”最好的注解。
苏辙写道:
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
两兄弟的感情可以亲密到什么地步?食则同席,寝则同榻,一日都未曾分离。哪怕是成年后到四方游历,两兄弟依然对床而眠,互诉心声。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们共同约定:将来不必贪图名利富贵,早早地退休,享受闲居之乐。
哪怕过了数十年,苏轼和苏辙都没有忘记这个约定。
约定本身并不重要,最珍贵的是兄弟情谊诚然,那个风雨夜是一段永生难忘的回忆,但结合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来看,两人都并未遵守“早退闲居”的约定。
人毕竟会变,血气方刚的单纯少年,终究长成了历经沧桑的政治家。苏轼和苏辙自进入仕途开始,便始终渴望得到重用,实现人生抱负。他们敢于批评时政,也敢于得罪权贵,一生经历起起伏伏,一直到白发苍苍,才真正放下,体会到“闲居之乐”。
24岁的苏轼在诗中写道: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字里行间,依然在提醒弟弟勿忘初心,满满的嫉世愤俗。然而,多年以后遭遇贬黜,苏轼则不止一次地感叹人生:“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蓑烟雨任平生”。可见,面对名利,他还是很难做到“放下”二字。
苏辙同样如此,他在《逍遥堂会宿》中写道: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误喜”两字,十分精髓地写出了苏辙无奈的心情。二人在徐州逍遥堂共宿一宿,这场景让他觉得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可惜,残酷的现实告诉他,永远回不去了。
此时的两兄弟,都是在官场中身不由己的失意者。但是,他们却舍不得“早退”,只要朝廷一有召唤,他们就立即抖擞精神,渴望一展宏图。
我想,这个约定代表着他们的初心,也是他们感情的见证。但面对复杂的现实,兄弟二人也早就不是少年郎了,他们有着更加成熟的选择和抱负。
结语每一个成年人,都难以忘掉自己少年时代的梦想,难以忘记自己的初心,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同样如此。
我想,这并不是悲哀,而是一种成熟。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每个人的观念和见识都在不停地发生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目标才是正确的选择。
然而,少年时代的回忆就毫无价值吗?就应该被遗忘吗?不,绝对不。
正如苏轼和苏辙,在数十年的人生中都从未忘记过当年的约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勿忘初心”。
因为,“初心”能让人记住珍贵的人和事,让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看到方向,让人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就是我读到“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时,由心而发的最大感受。大家认同吗?欢迎讨论!
你认识的头条上优秀的诗人有哪些?
无题
@刘永
一个人的胸怀 格局 度量
似乎与学识不成正比
父亲是个木匠
大字不识几个
几十年来村子里
男女老少都尊重他
方圆四十里都知道
临沂陶庄村有个四木匠
话不多
关键是家具做工漂亮
从小到老
大事小事从不计较
在我眼里这是
胸怀 格局 度量
2021.5.6
飞@刘永
我常常做梦会飞
从这头飞到那头
很神奇
像一只高傲的海鸥
大海上不停的飞翔
总在用全力使劲飞
在空中 我看见
一座座高山端坐在大地上
一棵棵树木挺立在天地之间
仿佛脱离了浮躁的尘世
我一下子自由了
2021.5.2
好朋友
@刘永
好朋友
你尿陪你一起尿,
没尿站在一边陪你聊
2021.4.30
夜出了奇的宁静
@刘永
凌晨出了奇的宁静
无声无息
从来没有如此安静过
一点声音都没有
我推开南窗
看到前边楼只有一家
熬夜的光亮
月亮高挂头顶
似乎整个宇宙停止了呼吸
一切刹时全静止了
车一动不动
树一动不动
楼一动不动
这时间正是思考最好的时辰
谁也猜不出我正想什么
怎样把梯子拉到新房
复式楼没有梯子装修工人无法上去
瓷砖需要多少包
窗台大理石板需要测量
窗套门套需要订做
地板的颜色木板的质量
燃气热水器小背娄
淋浴头洗脸盆洗菜盆
都需要我去一一选购
今年五一注定我很忙
夜依然无声息的宁静
妻睡的正香
等待儿子九点从省城回来
查验他的婚房装的怎么样
今天有一件大事要发生
从今天开始我戒烟了
2021.5.1
无题
@刘永
自信有自信的资本
嚣张有跋扈 的气焰
高傲有高傲的本事
低调的嚣张也是一种本钱
用真才实学做事
用充足的涵养爱人
文人用作品说话
不怕别人猛喷
只怕半瓶酱油乱咣
2021.4.29
中年妇女
@刘永
她不可能放慢脚步
早上急忙起床做饭
匆匆一溜小跑上班
下班买菜匆匆回家做饭
上有年纪渐大的父母
下有待教育的该子
都需要吃饭
2021.4.29
刘永,男,70后,中共党员,军转干部,诗人 。系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中国作家网会员,星空诗社会员,威海诗歌协会会员。爱好朗诵写作,作品散见《人民海军报》、《威海晚报》《中国诗歌网》、《作家世界》、《大中华文学》,《山东散文》 《山东诗歌 》《胶东文艺》、《凤凰新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天天快报》、《微信公众号》等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当你强大了》荣获第二届“琅琊杯”当代诗书画家精英赛一等奖。2020年全国诗书画家创作年会授予“2020年全国诗书画风采人物”。《爱的十四行夏季夜晚》稿号ssda1012入编《中国当代作家书画家名家典藏》获一等奖,授于“中国当代文艺家百杰称号”。文学观:现代自由诗篇,语言简单朴实,反映生活的真善美,作品源于生活灵感,文字真情流露,对故乡的低吟,和祖国母亲的感激歌唱。
一切等待必有启程
刘永短诗11首
一切等待必有启程
刘永@
阔别三十一年的老屋
院落破旧大小不变
泡一壶老家的沂河水
啃一口老家的蒙山梨
甘甜清脆吃出了家乡的味道
儿时推的石磨台
墙角的红枣树
冷落的香椿树
每个旮旯都留有我的脚印
坍塌的鸡窝瓦片
院子里捕捉鸟
水缸里养过鱼
喂过鸡鸭鹅大黄狗
哭过笑过吵过闹过
一切等待必有启程
拍下珍贵的照片
留下拆迁前最后的记忆
2021.4.14
有的女人
|刘永
虽然肚子能装下几个孩子
但装不下一句话
太敏感
心太软
有肚(度)
无量
2021.4.14
刘公岛
@刘永
海里冒出了一个小岛
岛上长出了一个太阳
岛上长出了一个太阳
刺眼绚目的光线
看不清忠魂碑上字体
今早的大海风平浪静
明早也许是汹涌澎湃
风大浪急
2021.4.14
自私
@刘永
小时候
有一天夜晚
我想把月亮摘下来
抱回家
不想照亮别人
2021.4.14
无题
@刘永
你可以不喜欢我
因为咱们不在一个频道上
让我默默地喜欢你就行了
我喜欢积极阳光向上
有爱心有温暖有正能量的人
我喜欢有文彩有内容接地气的诗篇
给人以梦想让人眼前一亮
从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我喜欢大海汹涌澎湃的浪涛
浪浪撞击礁石的声响
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人生路上不仅仅有风平浪静
定会有汹涌向前的巨浪
2021.4.13
责任与涵养
@刘永
谁养的狗随地拉尿
下班不小心踩了一脚
我
不能
容忍
狗主人不负责任的胡闹
2021.4.13
希望
@刘永
父母希望孩子
努力认真的学习
平安健康的成长
工作稳定努力向上
有修养有修为有修行有内涵
爱自己爱家人爱社会爱国家
热爱大自然一花一草
热爱生命
热爱一切 平淡生活
2021.4.13
世界名画
@刘永
我猛然间
发现了
世界上最好的
一幅画
母亲
直起腰的瞬间
一幅世界名画
终于诞生了
2021.4.6
无题
@刘永
我想把春天摁进茶壶里
煮出人生的清淡与甘甜
细品春天的春意盎然
花红柳绿只有到现场观看
端起这杯煮好的春天
面朝大海 海纳百川
2021.4.9
诗
@刘永
诗从生活中走来
短暂停留在眼晴里
钻进大脑转了一圈
用自己的笔体
写出来
2021.4.15
山东诗人刘永
这场雨
@/刘永
我撑着红雨伞
漫步在老城区的小巷
四月春风依然凉爽
雨滴打在伞顶啪啪的响
天空浓云翻滚飘动
淅淅沥沥的春雨
冲刷着滨城的大街小巷
每个角落都有过往
我真的不知道
这场暮春的小雨
将何时停在何方
昨日加工区的一场大火
前日威海港豪华滚装船爆炸
这场雨还是来的晚了一些
春暖花开的时节里
花草树木田间原野
滋润万物依然喜欢
2021.4.22下午威海